01熊猫配资
墨尔本悉尼公寓价格暴跌,五年重挫逾两成
最新研究揭示,过去五年间澳大利亚部分城区房产价格逆势暴跌,跌幅逾两位数,与全国普遍上涨趋势形成鲜明对比。这些跌幅最深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单元房(公寓)市场,尤以墨尔本为重灾区,悉尼紧随其后,而新南威尔士州与维多利亚州以外仅有一处城区上榜。
根据权威房产数据平台Domain统计,在截至2025年6月的五年间,墨尔本查德斯通(Chadstone)单元房中位价暴跌25.2%,跌至49.7万澳元,领跌全国。同属墨尔本的梅德斯通(Maidstone)与西墨尔本分别重挫23.1%和21.6%。悉尼表现最差的阿尔蒂莫(Ultimo)单元房市场下探17.6%,伊斯特伍德(Eastwood)亦下滑17.5%。墨尔本中央商务区单元房跌幅15.8%及悉尼奥林匹克公园(Sydney Olympic Park)跌幅11.1%,同样位列跌幅榜。
Domain研究与经济学主管尼古拉·鲍威尔博士(Dr Nicola Powell)指出,此份榜单凸显墨尔本公寓市场的疲软态势。她分析多重诱因:整体住房供应量高企、投资者抛售潮涌动、州土地税增加以及封城时期人口流失。上榜城区普遍以高密度单元房为特征,鲍威尔强调,其供应类型多属投资者级房产,而非自住业主青睐的高品质住宅。当特定区域集中涌现大量供应时,必然冲击价格体系。
量化战略洞察机构(Quantify Strategic Insights)数据研究主管安吉·齐戈马尼斯(Angie Zigomanis)认同投资者主导的公寓市场受创最深。尽管租金持续上涨,但2022年至今的抵押贷款利率飙升大幅侵蚀投资收益,他解释道,对投资者而言,租金收益难以抵消融资成本激增的压力。
齐戈马尼斯进一步指出,新兴开发区域中,买家面对大量同质化产品选择,导致卖家陷入价格竞争困局。若相邻楼盘出现更急于脱手的业主,便可能被迫接受低价抛售。此外,近年频发的建筑质量缺陷问题亦削弱买家信心,具备宽敞空间与合理布局的大户型住宅方能维持较好转售表现。
威廉巴克咨询公司(William Buck)首席经济学家贝萨·戴达(Besa Deda)则聚焦供需失衡的核心矛盾。高密度城区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正是过去五年价格下行的关键推手,她分析称,墨尔本房市自2019年以来的整体涨幅本就逊于其他首府城市。
戴达同时警示,尽管政府正大力推动住房建设,尤其侧重交通枢纽周边中密度开发,但若需求持续过热,新增供应恐难迅速平抑房价。当前需求增速远超供给能力,即便储备银行降息、经通胀调整的工资增长改善及人口持续流入刺激需求,供给瓶颈短期内仍难破解。
值得关注的是,此番公寓价格深度回调为首次置业者创造机遇。联邦政府&;首套住房担保计划(First Home Guarantee Scheme)即将扩容,允许购房者以低至5%的首付入市。鲍威尔博士认为这昭示着房产市场的多速分化格局——并非所有城区同步上涨。
业界同时寄望于新政导向的转型:摒弃五十层摩天楼模式,转而发展交通便利的中密度住宅,并通过模块化建筑工艺等创新手段提升可负担性。然而齐戈马尼斯警示,公寓价格疲软亦打击开发可行性,当全新公寓定价较楼龄仅数年的次新房高出20万澳元时,项目启动将举步维艰。唯有待租金涨幅追平成本、市场方程式重新平衡后,开发热潮方能复苏。
02
身价飙升!悉尼一居室公寓翻新后,大涨$40万成交,业主赚翻
据Domain网站报道,近日,位于悉尼Cremorne区的一套一居室公寓,经过全新翻修后,最终以125万澳元成交,售价比去年底原始状态时获得的85万澳元报价整整高 出了40万澳元。
这套位于Ben Boyd Rd 501/221号的一居室拎包入住公寓,拥有Middle Harbour的 全景视野,并配有一个车位。
共有六位买家登记竞拍熊猫配资,其中四人积极出价。该公寓的指导价为105万澳元,拍卖 从100万澳元起拍,随后价位迅速跃升至115万澳元,然后以每次1万澳元的加价幅度不断递增,期间超过了115.5万澳元的底价,最终以125万澳元成交。
负责销售的Raine & Horne Lower North Shore的中介Nicholas Boot表示:“真的 很漂亮,这次翻修完全物有所值。这就是那种典型的案例——到底要不要翻修?答案是肯定的。”
“我的理由是,这是一套高品质的房产,也就是位于优质地段的大户型一居室公寓。”
据Boot介绍,业主在这次翻修中的花费大约在11万澳元左右。
买家是一对从凯恩斯搬到悉尼、希望缩小居住面积的夫妇。而卖方已持有该房产长达45年。
这处房产是悉尼上周举行拍卖的1153套房产之一。
截至周六晚上,Domain Group记 录的初步清盘率为73.8%,数据来自本周721宗已报告的拍卖结果。同时,有142场拍卖被撤回。
03
省钱住精英区!澳这些精英邮区租房成本低于房贷
澳大利亚最负盛名的邮政编码区域不仅吸引着购房者,也成为租客的理想选择。Domain最新研究显示,在高端住宅市场,月租金与抵押贷款月供之间的差距最为显著,部分区域差额高达数千澳元。
Domain高级经济学家乔尔·鲍曼(Joel Bowman)通过比较全澳范围内的抵押贷款还款额与租金价格,分析了“购房与租房哪种更经济”的问题。研究发现,在高端住宅区存在一种明显有利于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租客的趋势。
“在顶级地段,租房远比购房更为经济,租金与月供之间的差额最为突出,”鲍曼解释道。
数据显示,悉尼东区的贝尔维尤山(Bellevue Hill)月供比月租金高出7913澳元,居新州之首。紧随其后的分别为沃克卢兹(Vaucluse)(差额5008澳元)、莫斯曼(Mosman)(差额4118澳元)、北桥(Northbridge)(差额3777澳元)和玫瑰湾(Rose Bay)(差额3523澳元)。
在维州,墨尔本内东区的图拉克(Toorak)月供与租金差额最大,达3240澳元,其后依次为坎特伯雷(Canterbury)(差额2155澳元)、巴尔温(Balwyn)(差额2072澳元)、马尔文(Malvern)(差额2053澳元)和中公园(Middle Park)(差额1955澳元)。
根据上一次人口普查,贝尔维尤山、图拉克、沃克卢兹、莫斯曼、北桥和玫瑰湾等高端社区的租户比例已超过有抵押贷款的自住业主。
旅居澳大利亚25年的马丁·斯塔克(Martin Stark)最初在莫斯曼租房熊猫配资,如今已成为该区公寓业主。这位来自英国的领导力与励志演说家发现莫斯曼前海岸与西班牙海岸线有着令人惊喜的相似之处,这种独特魅力最终促使他从租客转变为房主。
移民前一年,斯塔克与朋友在莫斯曼试住后,迅速确认这里符合他的生活需求。“周日下午从巴尔莫勒尔海滩散步归来,仿佛置身巴塞罗那周末,而这仅需五分钟步行。”对该社区的深刻认同使他购房时毫不犹豫。
“莫斯曼就是我的家。我需要在这里扎根,而购房是实现永久居住的正确途径,”斯塔克表示。
鲍曼指出,高端购房者愿意支付数百万,看中的是长期经济利益。相比之下,租客更关注实际居住价值与生活方式,由于无法获得资本收益,其预算扩张意愿远低于购房者。
“对资本收益的预期,尤其是对免税自住业主而言,可能推高购房溢价。但这对租客群体不产生同等效益,”鲍曼分析道。
买方经纪人史蒂夫·帕利斯(Steve Palise)表示,尽管这些高端社区的租金收益率因月供差异而偏低,但长期资本增长正是投资者所看重的。负扣税政策与区域历史稳定性形成双重吸引力。
“这些地区拥有经数十年验证的稳定数据,” Palise Property创始人帕利斯强调,“过去30至50年的重复数据表明,这些区域资本增长风险极低,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04
澳洲Z世代呼吁,让他们动用退休金买房
最新民调显示,支持动用退休金(super)买房的比例已升至60%,在年轻人中更高。
受访者普遍对住房负担能力忧虑加深。
RedBridge集团的调查显示,过去一年支持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焦点小组研究也确认了选民对购房的长期沮丧情绪。
更多人认为应能在退休前提取部分退休金用于购房,但经济学家警告,这将推高房价。
反对党联盟党已将允许首次置业者和年长女性提取最多5万澳元,作为购房首付款纳入政策。
RedBridge主管巴里(Tony Barry)表示:“不满在政治中传播更快,风险在于这种简单化政策的支持继续增长,并为政府制造压力点。”
他指出,这一趋势主要出现在Z世代和蓝领群体中。
调查显示,18至34岁的受访者中有70%支持提前动用退休金购房,蓝领工人中有80%支持。
联盟党住房事务发言人布拉格(Andrew Bragg)说,民众希望用自己的钱买房并不意外,批评工党让退休基金“永远做房东”。
经济学家埃斯莱克(Saul Eslake)称该政策是“糟糕的主意”,会降低基金回报率,并推高房价。工党政府则强调,其扩大首置担保计划的政策更能帮助购房,同时通过新建5.5万套可负担住房缓解供需矛盾。
住房部长奥尼尔(Clare O’Neil)发言人批评该政策会加剧住房问题,导致年轻人退休储蓄转移给已有房产者。
阿尔巴尼斯政府则扩大“首套房担保计划”,允许以5%首付买房,政府为购房者承担额外15%的担保,免除贷款保险。
政策将从10月1日开始不限人数,收入门槛也被取消,预计首年将惠及7万人。
扩大的担保计划适用于悉尼最高150万澳元、墨尔本95万、布里斯班和堪培拉100万、珀斯85万、阿德莱德90万、霍巴特70万的房产。
财政部预计该计划对房价的推升影响微弱,六年仅增加0.5%。
然而,Lateral Economics的60页报告指出,该计划可能让两万到四万买家提前入市,短期内推高房价3.5%至6.6%,但五年后会被中和。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4
09-2025
23
09-2025
22
09-2025
米牛金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